8月24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简称“集创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作为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领域唯一A类学科赛事,本届赛事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参与,而我院学子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出色的创新能力,在全国舞台上斩获佳绩,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评赛事优秀协同组织奖,以硬核实力书写了我院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答卷!

集创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自创办以来始终是高校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是国内集成电路领域最大规模的高校赛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校竞赛榜单中唯一入榜的集成电路专业赛事。本届赛事延续多元化赛道布局,设置“北方华创杯”“法动杯”“国家集创中心杯”“中科亿海微杯”等多个特色杯赛,覆盖芯片设计、系统集成、应用创新等关键方向,吸引了全国高校的优秀团队同台竞技。
本届集创赛共有7400余支团队参赛,参赛院校数量突破500所。其中华北赛区有来自84所高校的1100余支队伍参赛,竞争激烈。
本届集创赛自3月启动报名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动员,共有222名同学组成78支队伍报名参赛,覆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核心专业。在大赛初赛的选拔中,30支队伍凭借扎实的项目基础与创新潜力突围,晋级华北分赛区决赛。
在华北分赛区决赛中,面对来自京津冀等地高校的强劲对手,我院参赛队伍通过项目答辩和技术演示的双重考核,最终9支队伍获得一等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8支队伍获得二等奖,13支队伍获得三等奖。参赛成绩较往年再创新高,充分展现了我院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技术创新实力。

在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我院9支队伍针对不同杯赛主题深耕细作,在各自赛道中突破重围,用创新方案与扎实实践赢得评审高度认可。其中,5支队伍表现尤为出色,凭借其创新设计与扎实功底,一举夺得全国一等奖。

由张跃凯、刘芳竹、何俊佚三名研究生组成的“IC Warriors NAURA”队,在王鹏、王新河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北方华创杯”集成电路Cluster设备调度赛题要求,设计了基于LLM-DRL的智能调度策略,具备高适应性、低延迟、强并行处理能力等特点。

由陈龙雨、阳杨、卢宇轩三名本科生组成的“摩尔状元”队,在贾小涛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国家集创中心杯的赛题要求,设计了基于压力MEMS传感器的高精度调理芯片系统,实现精准可靠的压力测量,最终以项目完成度与技术创新性双优的表现斩获一等奖。

由刘畅、杨梓航、李炜鑫三名本科生组成的“shockwave”队,在张慧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法动杯的赛题要求,设计了应用于Sub-6GHz 5G宽带射频芯片模组,满足高带宽、高带外抑制、低面积等特点。

由陈冠夫,兰小磊,陈镇城三名本科生组成的“小镇夫人”队,在李赛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中科亿海微杯的赛题要求,设计了适配边缘设备的基于NPU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系统,具有高速、高准确率、高硬件适配度的优势。

在潘彪老师的指导下,由孔鹤霖、魏知行两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在集成电路科研创新和产业课题成果杯中,提出“创芯智防-类脑双模一体超低功耗边境安防平台”项目。利用类脑芯片与DVS相机、感算一体等技术,实现毫瓦级待机、毫秒级唤醒的全链路智能安防监测,为复杂无人值守场景提供低功耗、高精度的边境守护方案。在全国总决赛中以技术创新性排名前列,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队长孔鹤霖同学也受邀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
在本届集创赛中,我院学子展现出卓越创新能力与扎实技术功底,他们的优异成绩也印证了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潜能、推动专业学习与实践结合方面的重要作用。此次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与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充分体现了我院在教育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的扎实努力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