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构建起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的创新生态。拥有超3000平方米的智能化科研空间和总价值逾3亿元的高端设备集群,陆续获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工程实验室1个,获批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创建了由诺贝尔奖得主费尔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费尔北京研究院。率先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自旋传感器晶圆中试线,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容量第三代磁存储芯片,突破磁光克尔显微镜、单原子层磁控溅射系统等高端装备核心技术。近年来承担了包括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项目200余项,近五年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表突破性成果20余篇,获得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巍胜教授团队在自旋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赵巍胜教授团队在三端口磁隧道结(MTJ)中结合自旋转移矩与自旋轨道矩,成功实现了纯电学调控的自旋神经元与突触,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器件在射频自旋神经网络中处理大规模问题的能力。该器件与传统磁场线调控架构相比,具有高能效、易于微缩、工作频率高等优势,对全自旋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
2025年8月2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院申报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集成电路超高精度薄膜溅射装备探索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成功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本科课程,这是我院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上取得的重要成果。《集成电路超高精度薄膜溅射装备探索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赵巍胜教授领衔主讲,张慧副教授、柳洋讲师、王新河副教授和郑翔宇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