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现场决赛落下帷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805名参赛学生、294名指导教师获奖
2025 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 “互联网 +”)由教育部等十二部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世界双创赛事、产教深度融合的品牌,也是参赛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创新赛事。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赛道有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2025 北京赛区现场决赛于北京邮电大学举办,今年北京赛区有 21774 个项目报名,参赛人数达 115435 人,大赛覆盖面、影响力均为历届之最。
其中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分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项目名称 |
成员 |
指导教师 |
奖项 |
芯界鹰眼 —— 高集成三维芯片测量分析系统 |
肖晨、马鼎昊、张忠翔、陶一铭、殷航、熊号堃 |
赵巍胜、郑翔宇、张博宇、蔡文龙、王新河 |
一等奖 |
元脑智控 —— 类脑感算控一体化软硬件系统 |
姜河、杨梓航、吕宜飞、孙胤博、邢兆涵、邱华蕾、侯凌岳 |
康旺 |
一等奖 |
光载无限 —— 面向应急救援的智能通信系统 |
卢艺鹏、刘子琪、李文、赵艳梅、侯奕涵、陈梓萌、周炯韬 |
李奕晗、杨明名 |
二等奖 |
各获奖团队的参赛团队及项目内容展示如下:

一、 参赛团队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负责人:肖晨
团队成员:马鼎昊,张忠翔,陶一铭,殷航,熊号堃
指导教师:赵巍胜,郑翔宇,张博宇,蔡文龙,王新河
二、 项目简介
芯界鹰眼是一款突破传统电学限制的高集成三维芯片测量分析系统,针对三维芯片微米级互连检测难题,创新性地融合了光电导超快脉冲产生、一体化有源MEMS探针和双光梳等效时间采样三大核心技术。系统实现了2.2ps的超快脉冲上升时间和±1.5μm的精准定位,测试带宽达1.1THz,相比国际先进产品性能提升3-5倍。作为国产首个皮秒级芯片测试设备,成功打破了欧美日在高频测试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提供了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芯片制造向更高精度迈进。

一、 参赛团队
参赛组别:本科生创意组
负责人:姜河
团队成员:杨梓航、吕宜飞、孙胤博、邢兆涵、邱华蕾、侯凌岳
指导教师:康旺
二、 项目简介
近年来,AI能力持续向端侧渗透,端侧设备普遍面临算力受限、功耗敏感等多重瓶颈,在有限功耗和面积条件下实现高性能推理,已成为智能计算领域的核心议题。同时,端侧AI应用复杂度持续提升,数据容量爆炸增长,进一步拉高了部署门槛与算力需求。对此,本项目进行了“电路-架构-算法-工具链”的协同设计,实现了软硬件协同的全栈式端侧算力平台。项目现已面向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场景完成验证,构建面向未来端侧智能的技术底座,有望成为推动大模型等智能算力下沉的重要力量。

一、 参赛团队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负责人:卢艺鹏
团队成员:刘子琪、李文、赵艳梅、侯奕涵、陈梓萌、周炯韬
指导教师:李奕晗、杨明名
二、 项目简介
光载无限系统创新性地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收发一体的单纤双工通信;采用环形器实现收发信号路径隔离,隔离度≥15 dB,规避同频自干扰,单纤承载双通道,带宽利用率翻倍同时系统采用低损耗的光纤作为传播介质,功耗仅为0.94 W、传输损耗仅为1 dB,并且实现了收发一体设计,设备尺寸仅为112.5×78×15 mm、重量为150 g,便于随身携带且可轻松搭载于机器狗、无人机等智能移动平台,实现“人机协同”的机动应急通信能力。
此次北航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的亮眼成绩,不仅是师生们深耕创新的有力证明,更彰显了学校在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应急通信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实力。未来,期待北航学子持续以创新为笔,在科技赛道上突破更多难题,为我国高端产业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